查看原文
其他

名家同题 | 梁实秋&俞平伯《中年》



名家散文精选




荐者语

    女儿出生了。 女儿长大了。女儿大学毕业了。女儿上班了。女儿出嫁了……    从结婚那天起,好像每天都活在期待里,就这么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期待着。真的等到女儿成家了,再揽镜自照,白发和皱纹已经悄悄爬上每个清晨,好像终于被我期待到了一样。    老了!除了这样感慨,还能说什么?
   生活不再吵吵嚷嚷,比之前少了很多忙碌繁杂,照顾的对象似乎也从女儿转移到了日渐老去的父母那里。每天都会寻一个时刻,在窗下和老公一起喝茶、读书。静静地,日子犹如一杯刚刚泡好的绿茶。
  今日推荐两篇《中年》,梁实秋的,和俞平伯的。相同的题目,不同的主题。有意思。  关于中年,你这么看?





中年

作者 梁实秋


 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的移动着的,移动的如此之慢,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动,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,一年又一年,总有一天会蓦然一惊,已经到了中年,到这时候大概有两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。讣闻不断的来,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,很煞风景,同时又会忽然觉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现,从前也不知是在什么地方藏着的,如今一齐在你眼前摇晃,磕头碰脑的尽是些昂然阔步满面春风的角色,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样子。自己的伙伴一个个的都入蛰了,把世界交给了青年人。所谓“耳畔频闻故人死,眼前但见少年多,”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写照。从前杂志背面常有“韦廉士红色补丸”的广告,画着一个憔悴的人,弓着身子,手拊在腰上,旁边注着“图中寓意”四字。那寓意对于青年人是相当深奥的。可是这幅图画却常在一般中年人的脑里涌现,虽然他不一定想吃“红色补丸”,那点寓意他是明白的了。一根黄松的柱子,都有弯曲倾斜的时候,何况是二十六块碎骨头拼凑成的一条脊椎?年青人没有不好照镜子的,在店铺的大玻璃窗前照一下都是好的,总觉得大致上还有几分姿色。这顾影自怜的习惯逐渐消失,以至于有一天偶然揽镜,突然发现额上刻了横纹,那线条是显明而有力,像是吴道子的“菁菜描”,心想那是抬头纹,可是低头也还是那样。再一细看头顶上的头发有搬家到腮旁颔下的趋势,而最令人怵目惊心的是,鬓角上发现几根白发,这一惊非同小可,平夙一毛不拔的人到这时候也不免要狠心的把它拔去,拔毛连茹,头发根上还许带着一颗鲜亮的肉珠。但是没有用,岁月不饶人!一般的女人到了中年,更着急。哪个年青女子不是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,一弹就破的样子?哪个年青女子不是玲珑矫健得像一只燕子,跳动得那么轻灵?到了中年,全变了。曲线都还存在,但满不是那么回事,该凹入的部份变成了凸出,该凸出的部份变成了凹入,牛奶葡萄要变成为金丝蜜枣,燕子要变鹌鹑。最暴露在外面的是一张脸,从“鱼尾”起皱纹撒出一面网,纵横辐辏,疏而不漏,把脸逐渐织成一幅铁路线最发达的地图,脸上的皱纹已经不是熨斗所能烫得平的,同时也不知怎么在皱纹之外还常常加上那么多的苍蝇屎。所以脂粉不可少。除非粪土之墙,没有不可圬的道理。在原有的一张脸上再罩上一张脸,本是最简便的事。不过在上妆之前下妆之后容易令人联想起聊斋志异的那一篇《画皮》而已。女人的肉好像最禁不起地心的吸力,一到中年便一齐松懈下来往下堆摊,成堆的肉挂在脸上,挂在腰边,挂在踝际。听说有许多西洋女子用赶面杖似的一根棒子早晚混身乱搓,希望把浮肿的肉压得结实一点,又有些人干脆忌食脂肪忌食淀粉,扎紧裤带,活生生的把自己“饿”回青春去。有多少效果,我不知道。  别以为人到中年,就算完事。不!譬如登临,人到中年像是攀跻到了最高峰。回头看看,一串串的小伙子正在“头也不回呀汗也不揩”的往上爬。再仔细看看,路上有好多块绊脚石,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脸肿,有好多处陷井,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。回想从前,自己做过扑炉蛾,惹火焚身,自己做过撞窗户纸的苍蝇,一心想奔光明,结果落在粘苍蝇的胶纸上!这种种景象的观察,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。向前看,前面是下坡路,好走得多。施耐庵水浒序云:“人生三十未娶,不应再娶;四十未仕,不应再仕。”其实“娶”“仕”都是小事,不娶不仕也罢,只是这种说法有点中途弃权的意味,西谚云:“人的生活在四十才开始。”好像四十以前,不过是几出配戏,好戏都在后面。我想这与健康有关。吃窝头米糕长大的人,拖到中年就算不易,生命力已经蒸发殆尽。这样的人焉能再娶?何必再仕?服“维他赐保命”都嫌来不及了。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,年青的时候楞头楞脑的,浓眉大眼,生僵挺硬,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,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。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。可是到了中年,他们变得润泽了,容光焕发,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,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。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,浓而芳冽!对于他们,中年没有悲哀。四十开始生活,不算晚,问题在“生活”二字如何诠释。如果年届不惑,再学习溜冰踢踺子放风筝,“偷闲学少年”,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令,有点勉强。半老徐娘,留着“刘海”,躲在茅房里穿高跟鞋当做踩高跷般的练习走路,那也是惨事。中年的妙趣,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,认识自己,从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,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。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,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,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。



中 年

作者 俞平伯


  什么是中年?不容易说得清楚,只说我暂时见到的罢。当遥指青山是我们的归路,不免感到轻微的战栗。(或者不很轻微更是人情。)可是走得近了,空翠渐减,终于到了某一点,不见遥青,只见平淡无奇的道路树石,憧憬既已消释了,我们遂坦然长往。所谓某一点原是很难确定的,假如有,那就是中年。  我也是关怀生死颇切的人,直到近年方才渐渐淡漠起来,看看从前的文章,有些觉得已颇渺茫,有隔世之感。莫非就是中年到了的缘故么?仿佛真有这么一回事。  我感谢造化的主宰,他老人家是有的话。他使我们生于自然,死于自然,这是何等的气度呢!不能名言,惟有赞叹;赞叹不出,唯有欢喜。  万想不到当年穷思极想之余,认为了解不能解决的“谜”,的“障”,直至身临切近,早已不知不觉的走过去,什么也没有看见。今是而昨非呢?昨是而今非呢?二者之间似乎必有一个是非。无奈这个解答,还看你站的地位如何,这岂不是“白搭”。以今视昨则昨非;以昨视今,今也有何是处呢。不信么?我自己确还留得依微的忆念。再不信么?青年人也许会来麻烦您,他听不懂我讲些什么。这就是再好没有的印证了。  再以山作比。上去时兴致蓬勃,惟恐山径虽长不敌脚步之健。事实上呢,好一座大山,且有得走哩。因此凡来游的都快乐地努力地向前走。及走上山顶,四顾空阔,面前蜿蜒着一条下山的路,若论初心,那时应当感到何等的颓唐呢。但是,不。我们起先认为过健的脚力,与山径相形而见绌,兴致呢,于山尖一望之余随烟云而俱远;现在只剩得一个意念,逐渐的迫切起来,这就是想回家。下山的路去得疾啊,可是,对于归人,你得知道,却别有一般滋味的。  试问下山的与上山的偶然擦肩而过,他们之间有何连属?点点头,说几句话,他们之间又有何理解呢?我们大可不必抱此等期望,这原是不容易的事。至于这两种各别的情味,在一人心中是否有融会的俄顷,惭愧我不大知道。依我猜,许是在山顶上徘徊这一刹那罢。这或者也就是所谓中年了,依我猜。  “表独立兮山之上,”可曾留得几许的徘徊呢。真正的中年只是一点,而一般的说法却是一段;所以它的另一解释也就是暮年,至少可以说是倾向于暮年的。  中国文人有“叹老嗟卑”之癖,的确是很俗气,无怪青年人看不上眼。以区区之见,因怕被人说“俗”并不敢言“老”,这也未免雅得可以了。所以倚老卖老果然不好,自己嘴里永远是“年方二八”也未见得妙。甚矣说之难也,愈检点愈闹笑话。  究竟什么是中年,姑置不论,话可又说回来了,当时的问题何以不见了呢?当真会跑吗?未必。找来找去,居然被我找着了:原来我对于生的趣味渐渐在那边减少了。这自然不是说马上想去死,只是说万一(?)死了也不这么顶要紧而已。泛言之,渐渐觉得人生也不过如此。这"不过如此"四个字,我觉得醰醰有余味。变来变去,看来看去,总不出这几个花头。男的爱女的,女的爱小的,小的爱糖,这是一种了。吃窝窝头的直想吃大米饭洋白面,而吃饱大米饭洋白面的人偏有时非吃窝窝头不行,这又是一种了。冬天生炉子,夏天扇扇子,春天困斯梦东,秋天惨惨戚戚,这又是一种了。你用机关枪打过来,我便用机关枪还敬,没有,只该先你而乌乎。......这也尽够了。总而言之,统而言之,不新鲜。不新鲜原不是讨厌,所以这种把戏未始不可以看下去;但是在另一方面,说非看不可,或者没有得看,就要跳脚拍手,以至于投河觅井。这个,我真觉得不必。一不是幽默,二不是吹,识者鉴之。  看戏法不过如此,同时又感觉疲乏,想回家休息,这又是一要点。老是想回家大约就是没落之兆。(又是它来了,讨厌!)"劳我以生,息我以死,"我很喜欢这两句话。死的确是一种强迫的休息,不愧长眠这个雅号。人人都怕死,我也怕,其实仔细一想,果真天从人愿,谁都不死,怎么得了呢?至少争夺机变,是非口舌要多到恒河沙数。这真怎么得了!我总是保留这最后的自由才好。--既然如此说,眼前的夕阳西下,岂不是正好的韶光,绝妙的诗情画意,而又何叹惋之有。  他安排得这么妥当,咱们有得活的时候,他使咱们乐意多活;咱们不大有得活的时候,他使咱们甘心少活。生于自然里,死于自然里,咱们的生活,咱们的心情,永久是平静的。叫呀跳呀,他果然不怕,赞啊美啊,他也是不懂。"天地不仁""大慈大悲......"善哉善哉。  好像有一些宗教的心情了,其实并不是。我的中年之感,是不值一笑的平淡呢。--有得活不妨多活几天,还愿意好好的活着;不幸活不下去,算了。  "这用得你说吗?"  "是,是,就此不说。"
推荐沙丽娜









阅读 | 龙应台《胭脂》
母亲节,翻出一组《心灵的画布》
名家同题 | 胡适&老舍 《我的母亲》
阅读 | 迟子建 :女人的手
阅读 | 张爱玲:迟暮
《墙角的父亲》:击中泪点,不用功读书的孩子更该读(转给孩子)
阅读北大一等奖《卖米》,又看哭了……
开学在即,看这些孩子如何一败涂地!

阅读 | 全国一等奖作品《我娘是个疯子》,读到泪流满面…

阅读 | 老舍:忙

阅读 | 贾平凹《好女不戴金》

阅读 | 贾平凹《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光芒》

阅读 | 林清玄《有风格的小偷》

阅读 | 林徽因:你是人间四月天(附赏析)

阅读 | 张爱玲《花落的声音》

阅读 | 贾平凹《泉》

阅读 | 贾平凹《风雨》

阅读 | 贾平凹《月迹》(附赏析)

阅读|林清玄《温一壶月光下酒》

阅读 | 林清玄《生命的化妆》

阅读 | 林清玄:永远保持发芽的心情

【阅读时刻】林清玄 《阳光的味道》

【阅读时刻】林清玄:独乐与独醒

【阅读时刻】林清玄散文二篇《煮雪》《清净之莲》

【阅读时刻】林清玄《断鸿声里》

阅读 | 朱自清《看花》

【阅读时刻】朱自清《白马湖》

【阅读时刻】朱自清《绿》(附赏析)

阅读 | 老舍:诗人

【阅读时刻】老舍《蒙古风光》

【阅读时刻】老舍《济南的秋天》

【阅读时刻】老舍《济南的冬天》(附赏析)

阅读 | 余光中《旅行能改变气质》

阅读| 梁实秋《散步一定在清晨》

阅读 | 林语堂《读书的艺术》

阅读 | 余秋雨《远方的海 》

阅读 | 余秋雨《洞庭湖一角》

阅读 | 余秋雨《白发苏州》

【阅读时刻】余秋雨散文《腊梅》

【阅读时刻】余秋雨《江南小镇》

【阅读时刻】余秋雨《沙漠隐泉》(附赏析)

著名诗人 :里尔克诗选

著名诗人:博尔赫斯

著名诗人 | 聂鲁达

著名诗人:米沃什诗选

著名诗人| 瓦斯科·波帕

著名诗人 | 阿赫玛托娃

阅读 | 梁实秋《寂寞是一种清福》

阅读 | 冯骥才《白发》

【阅读时刻】王蒙《落叶》

【阅读时刻】季羡林《听雨》

【阅读时刻】季羡林:清塘荷韵(附赏析)

【阅读时刻】李健吾《雨中登泰山》(附赏析)

【阅读时刻】余光中《听听那冷雨》(附作品赏析)

【阅读时刻】鲁迅《秋夜》[附鉴赏]

【阅读时刻】朱自清《威尼斯》及作品欣赏

【阅读时刻】朱自清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(附赏析)

【阅读时刻】朱自清《背影》(附鉴赏)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名家经典选读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